俄罗斯塔斯社15日援引俄武装力量军事政治总局副局长阿劳季诺夫的话说,俄军正在库尔斯克方向逐步摧毁乌军。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当天说,乌军已占领库尔斯克州1150平方公里土地。瑟尔斯基还称,乌克兰已经在库尔斯克地区设立了一个军事指挥办公室。报道称,乌军还任命了一名军事指挥官负责管理已控的库尔斯克州部分地区。
瑟尔斯基称,即便莫斯科加强了在(乌)东边的攻势,乌克兰部队仍在继续推进。有分析称,这是瑟尔斯基迄今为止发出的最强烈的信号,即乌决心在俄境内发动闪电攻势后,继续坚守已控制区域。在此背景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希望乌俄通过谈判结束冲突。“只有美国高层才希望冲突持续,西方希望俄乌双方互相残杀。”卢卡申科说道。
▲卢卡申科(左)希望乌克兰与俄罗斯通过谈判结束冲突
库尔斯克:
乌克兰攻势再扩展
俄调集数千士兵
8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上称,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行动还在进一步扩大,“我们已占领俄库尔斯克州边境城镇苏贾”。
据报道,乌军在俄境内的攻势已经扩展到了别尔哥罗德地区。据一名在别尔哥罗德地区战斗后受伤撤回乌境内的乌士兵描述,他们在俄乌边境地区已经部署了数月,在4天前被派往了别尔哥罗德地区。“相较于库尔斯克,我们在别尔哥罗德方向推进的难度更大。”该士兵称,别尔哥罗德地区的俄军似乎是提早做了准备,乌军一进入就遭到了猛烈攻击。俄目前尚未承认别尔哥罗德地区发生了地面战斗,不过俄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14日已经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
▲库尔斯克受战火影响的居民区
在乌军对俄境内发动攻势一周后,有报道称,俄罗斯似乎已经从俄乌冲突前线抽调了数千名士兵,以应对当下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攻势。消息人士称,多个旅级规模的部队(每个部队至少有1000名士兵)已转移到库尔斯克地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约翰·柯比则指出,部分俄军从前线撤离并不意味着俄已经放弃了在乌东北部及南部的军事行动,“乌克兰前线的斗争依旧非常激烈”。
美官员们认为,俄在乌前线驻扎有大批部队,抽调几千人回俄境内不会对前线整体战况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我们还未看到俄军队有大规模调动的情况。”一名熟悉美国情报的消息人士说道。另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则指出,除了从乌境内调回俄军外,俄方还从列宁格勒军区(包括圣彼得堡市、列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州、诺夫哥罗德州、普斯科夫州等地区)以及飞地加里宁格勒抽调出人手前往库尔斯克。
“我们当天(6日)下午一点越过了边界进入了俄领土,对方看起来似乎毫无准备。”首批进入库尔斯克、外号为“沃洛迪米尔”的乌军士兵称,与去年乌军在大反攻期间的艰难情况不同,这次其轻松地就进入了库尔斯克。按照荷兰国防专家迪克的说法,这次乌军的奇袭暴露了俄边界防御工事的薄弱。
针对乌军6日的突袭,俄国民近卫军7日晚发表声明称,俄国民近卫军将与俄国防部、俄联邦安全局边防部门共同增加投入,以有效应对乌军在俄库尔斯克州和别尔哥罗德州的侦察破坏活动。
乌东地区:
俄军保持进攻节奏
乌军东线更加薄弱
目前,距离乌对俄发动越境攻击已过去了十天,但俄军却并未如外界预料的那般快速将库尔斯克方向的乌军赶走,而是仍处于被动防守状态。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在15日的战报中指出,俄的确已开始从乌调动部分部队以应对库尔斯克地区的局势,但调动部队的类型和地点表明,俄军指挥层仍优先考虑在乌东部的进攻行动。
“俄罗斯的策略可能是尽力避免从乌东顿涅茨克地区调兵。”乌独立分析机构“乌克兰安全与合作中心”主席谢尔盖·库赞指出,目前俄军调到库尔斯克地区的士兵主要是驻守在俄北部或乌境内的缺少战斗经验的士兵。ISW也认为,俄当局现在主要依靠新入伍的士兵或非主力部队来应对乌军的跨境袭击。
乌军在俄境内向俄军施压的同时,俄军在乌东部和南部仍保持着较快的进攻节奏。ISW称,俄军正在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对乌军实施战术性包围。ISW预计,俄军将很快控制顿涅茨克州的村庄奥尔利夫卡和热拉内。在乌南部,乌军发言人德米特罗·利霍维15日表示,俄在乌南部的兵力部署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俄军也没有减少在该地区的进攻行动。
▲俄乌边境附近的乌克兰装甲车
有分析指出,乌军将东部前线的兵力调集到库尔斯克,而俄军在东部前线的士兵却并未有大变动,这将让东部前线的乌军更加脆弱。据了解,目前乌军已在库尔斯克方向投入了1.2万人以及大量军事装备(红星新闻相关报道:俄少将:约1.2万乌军及外国雇佣兵进入库尔斯克,俄方已掌握乌作战计划)。
除了人力短缺,在东部的乌军现在还面临着缺乏弹药的情况。“我们接到的命令是只能射击静态目标。”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作战的乌军指挥官西弗斯克称,为了提高效率,其部队必须等到移动的坦克停下来,才能开始射击。西弗斯克称,“现在这里的俄军人比我们多、枪比我们多、弹药也比我们多,我们最后可能会被迫撤退。”
有分析认为:“这真的是一场大胆的赌博。”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综合 新华社、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编辑郭宇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