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宁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君子藏器 亦柔亦刚

——从《孔子庙堂碑》看虞世南的书法艺术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统筹

■方孝坤 (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吕杨卓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虞世南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著名书法家,师承智永,取法王氏,善楷、行、草,外柔内刚,圆劲秀润,柔和雅致,疏朗从容,与欧阳询并称“欧虞”。张怀瓘的《书断》里,有一句评语流传很广,“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所谓的君子藏器,谦让,平和,圆融,虽然一切都不彰显,但每当你仔细望向他,总能发现依然可以从中体会出新的美好。好像虽然它是默默不言说,却其实也因此说出了更多。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的静气,正是他人生最好的映照。

记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626)十二月二十九日,下旨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并修缮孔庙之事。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时重刻又毁,其后又有重刻,难得原韵。现如今所见到的唐拓本,拓片原件流落日本,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孔子庙堂碑》的笔画粗细基本一致,从容端庄,非常圆润。没有欧体的险峻,很多圆弧形让字变得柔和、圆融,表现出一派文人高士的谦和风度。这与他历经三个朝代以及他自身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洛”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整个字的受力比较均匀用力,整体来看,左边的三点水比较紧凑,而右边的“各”相对而言写得比较舒缓;短撇粗短,长撇细长,在书写撇捺笔画时,舒展开来,给人以舒缓圆润的视觉感受,这部分也是反映了他内在温润的性格。虞书最具特色的线条之一是字的勾角的转折,与一般的书法不同,虞世南的书法在写完横折之后,不会做一般的按笔动作,而是直接向下书写,这样写的好处在于不会形成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僵硬的直角,向下书法之后继而整个字体收紧,使得字的整体看上去舒展而不失紧凑。这点也是体现了他性格中比较耿直一点,也是他性格中刚正不阿的部分。

以“帝”字为例,图中的“帝”字整体为上下结构,虞世南的书法风格是上下结构对下部书写比较紧凑,上部比较舒缓,“点”画在起笔时即出锋,开始行笔之后旋转出锋,不作强烈的提按。“横”笔画简捷,行笔流畅,亦不强调提按,当在局部反复出现时,重在变化线条的长短、走势、斜度、粗细。“空间的让、虚处”是点画衔接之间非常深的逆锋迂回,点画之间笔锋在空中都是逆连接,落笔的振动、顿挫频率几乎存在于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

刘熙载“有篆之玉筋意”一句道破了虞世南圆劲秀润、外圆内方的笔法,虞世南在《笔髓论·契妙》中“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一句点明了其虚静无为、随体赋形的字法。同为唐楷代表的欧阳询、颜真卿与之相比,欧则方严瘦劲,颜则圆浑宽博。唯有虞字,似合中庸之道,甚入心意。

从《孔子庙堂碑》可见,虞世南楷书颇得王羲之的韵味,运笔劲道有力,迁移转变轻缓,点画圆雅丰腴,骨力深藏,外柔内刚。他不但在书法风骨上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在书法审美上也颇具王羲之的风范。不仅如此,他还在王羲之的书法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产生了中和之美、变化之美、心意主宰等美学观点,在《笔髓论》中虞世南认为心为君,手为辅,以心神化,强调了创作主体“心”的作用,可以说他的书法充分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其书论对书法内核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观点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当时的文坛的书法发展,更对后世楷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古时的书法家,其实写字并不是第一要务,读书、做人才是他们的首要之事,同时也是一生所求。写字只不过是他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而非用来卖字求金的手段。而这种思想反映到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也正是体现了君子风度。

习字之有三重境界:初学写字者,但求平正,其后是务追险绝,最后是到一种不食人间烟火味的复归平正。而虞世南的字正是已达到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复归平正。他的这种境界的获得也与他的性格和学识修养是有极大关系的。

虞世南的书法就其天性来论,内敛而蕴藉,温润中不见锋棱,书风平淡如水,追求自然逸趣,不漏锋芒。学书者无从入手,笔画粗细的匀当正是其高雅所在,但一致的笔画也会让初学者找不到规律;结构上的脉动,移形相当精微,必须熟谙唐楷到相当程度者才能觉察出。而后人大多喜欢锋芒毕露、个性鲜明的作品,如颜真卿的楷书、宋徽宗瘦金体等,没有一定修为的人很难欣赏“君子藏器”的作品,也鲜有达到他那种境界的人。

仔细揣摩虞世南的字,温和、含蓄、从容、出世。他的字里留有许多空白与余地,笔画之间也彼此谦让,我想所谓君子气象,大概正在于此吧。

书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南宁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南宁在线 nn.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