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宁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

古人的音乐世界: 从雅乐到民歌

本期名师:李东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馆主题演绎总策划,“辽海讲坛”主讲人。

中国古人听什么音乐,从“雅乐”到“民歌”的“丝竹悦耳”“余音绕梁”,管弦悠扬,响彻古今。在中国古代,人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世界。先秦典籍《尚书》中有关于“击石拊(fǔ)石,百兽率舞”的记载。所谓“击石拊(fǔ)石”,就好像今天的人们在敲锣打鼓一样,是古人敲击石磬演奏音乐的一种方式。据史书记载,古代先民在进行狩猎活动时,会采用艺术化的形式举行祭祀活动,人们敲击着石头做的乐器,化妆成各种角色,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再现人们手持武器与野兽搏斗的情景,这就是原始乐舞的由来。

西周时期,在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比较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这是中国古代传统乐舞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所谓“雅乐”,就是帝王们在举行宫廷典礼时所用的音乐,或者祭祀天地,或者祭祀祖先、神灵,或者用于朝贺庆祝。“雅乐”的风格是典雅庄严、肃穆祥和,一般篇幅较长,结构规整,节拍舒缓。在“雅乐”之外,民间乐舞和其他部族的乐舞也开始活跃,称为“散乐”和“四夷之乐”。

随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造就了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的一个辉煌时代。以《诗经》中的记载为例,其中提到的乐器名目多达三十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鼓、编钟和编磬。由于乐器种类日渐增多,在周代,人们便根据乐器的不同材质将其分成八种类型: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称之为“八音”,“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所谓“礼崩乐坏”,“雅乐”走向没落,“俗乐”开始兴盛。这个时候,民歌十分流行,以民歌为基础的音乐创作相当活跃。秦汉以来,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乐府”得到延续,而且规模不断扩大。以汉武帝时期为例,庞大的“乐府”机构仅“乐工”就有上千人。据文献记载,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按谱协律为歌,即将文人创作的诗赋加工制作成为词谱,并且谱上曲子,创作出新的词曲歌舞,以满足统治者祭祀庆典、朝会宴饮之用;二是搜集、整理各地民歌民乐,并以此体察民情,被乐府收录的民间歌谣被称作“乐府民歌”。

汉代的乐府民歌内容十分丰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在还原现实生活、塑造人物形象、抒发真情实感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有的作品控诉战争罪恶,揭露社会矛盾,如《战城南》;有的作品关注民生疾苦,如《妇病行》《孤儿行》;有的作品反抗封建礼教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生动深刻地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更以其现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汉代乐府音乐特有的神韵与风采。

栏目主持人:李振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南宁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南宁在线 nn.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